close
烏魚子向來是國人年節送禮的高檔貨,近年大陸也烏魚子買氣旺盛訂單不斷擁入。過去台灣產烏魚子以天然捕撈為主,每年農歷10月至12月冬至前後,烏魚會從大陸沿海經台灣西部到西南部做產卵洄游,然而受到全球暖化、洋流轉變、海域污染以及兩岸漁民過度捕撈等因素影響,近年來捕獲量大量減少,魚塭養殖成為台灣產烏魚子主要來源。
台灣養殖烏魚技術已經相當成熟,養殖烏魚子品質不亞於天然捕撈烏魚子,消費者接受度相當高烏魚子。然而有養殖業者會在烏魚還沒有開始性分化前的幼魚階段使用添加雌激素的人工飼料喂食,也有業者在接近成熟時會再給予一些補強的飼料,希望達到烏魚全雌化,以便取出高品質的烏魚子,引發外界疑慮。政府應先確定該技術的合法性,必要時將該項添加物納入法定檢驗項目並定期公布檢驗結果以安民心,同時推動烏魚子安全認證標章,讓消費者可做選擇。
烏魚系從中國大陸沿岸南下,大陸漁民在北方亦可捕獲早期烏魚但因卵巢尚未成熟,制作烏魚子品質較差,售價自然較低,也形成資源浪費,未來若能透過兩階段養殖以及引進台灣養殖加工技術將會大大改變目前的狀況,成為大陸漁村新興的經濟產業。
烏魚子是漁民歲末年終的重要經濟來源,被漁民戲稱為「年終獎金」,台灣政府除了應積極復育烏魚資源外,對於烏魚子的生產過程與加工更需嚴格把關加強檢驗,才能讓兩岸民眾享受到安全味美的烏魚子。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